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天博体育app下载地址华电重工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发布日期:2023-07-20 11:48:44 浏览次数:

  物料输送系统工程适用于有大宗散货装卸、储存、输送需求的行业,涉及工程设计服务、机械制造、工程建设等领域,为客户提供工程整体解决方案和产品系统化集成高端研发设计服务,属于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支持和鼓励发展的行业。该行业兼具工程设计服务业和重型机械制造业的诸多基本特征,与国民经济增长和下业固定资产投资密切相关,具有周期性特点,不过因下业众多,其周期性不利影响相对较小。

  物料输送系统工程行业与电力、港口、煤炭、冶金、化工、建材、采矿等下业密切相关。2018年以来,物料输送系统工程在上述行业的应用,开始向数字化、智能化、节能环保转型升级,为公司开辟了新的业务。“双碳”目标对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紧迫要求,煤电、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造纸等行业面临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另,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大宗货物和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为物料输送系统及智能化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在物料输送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公司的管状带式输送机、长距离曲线带式输送机、环保圆形料场都是市场的先行者和领跑者,依托科技创新和应用,公司始终保持细分行业的领先地位。公司同时具备技术研发、系统设计、核心装备制造和大型项目管理能力,在电力、港口、冶金、石油、化工、煤炭、建材及采矿等多个行业具有众多良好的项目总承包业绩,业务体系完整、一体化程度高,在物料输送行业表现出领先的整体服务实力。

  除本公司外,物料输送系统工程行业主要还有三类参与者:第一类为设计院,如电力、钢铁、冶金、港口等行业的各类专业设计院,该类参与者根据项目需求进行针对性设计,提出技术解决方案;第二类为设备制造商,该类参与者根据设计和合同标准进行各部件设备生产并组装,主要作为物料输送系统设备提供商;第三类为建设施工企业,主要提供物料输送系统的建设施工安装服务。一般而言,同时具备系统设计能力、大型项目管理能力、关键设备供应能力的企业在行业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除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等三大主机以外的电站配套设备均为辅机,这些设备直接关系到发电机组的稳定运行,具有可靠性要求高、制造难度大等特点。公司的热能工程业务为电站提供四大管道系统、空冷系统两类辅机系统以及电厂综合能效提升及灵活性改造服务。电站四大管道系统行业、电站空冷系统行业、电厂综合能效提升及灵活性改造行业的发展受火电增量投资及存量改造的规模和增长幅度影响较大,而电厂增量投资和存量改造规模又与国家宏观经济密切相关,因此热能工程行业与宏观经济的周期基本一致。

  四大管道在国内火电厂的大规模应用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受“双碳”政策影响,煤电电源建设有所减少,电站四大管道系统行业受到冲击。根据中电联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全口径火电装机容量13.0亿千瓦,其中包括煤电11.1亿千瓦,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为45.5%,同比降低2.8个百分点。

  电站四大管道行业内竞争分为三类:第一类参与者为国有专业管道公司,包括本公司及中国水利电力物资有限公司等,这些公司的经营历史悠久、经营规模较大、技术实力较强,并且专注于本行业业务;第二类参与者为逐步进入本行业并取得一定业绩的非国有企业;第三类参与者为普通管道生产企业,这些公司具备一定的四大管道加工能力。

  本公司掌握了四大管道系统的设计、工厂化配制的全套工艺流程和超超临界机组管道用钢焊接技术等核心技术,打造了大容量、高参数火电机组四大管道领域的品牌优势,在业内具有良好的口碑,公司管道业绩领先于业内主要竞争对手,在质量方面得到业内普遍认可,具有较强的品牌优势。

  电站空冷技术是为解决“富煤缺水”地区建设火电厂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汽轮机乏汽冷却技术,其应用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目前国内最大的空冷机组单机容量已达到1,000MW级。我国投产使用的电站空冷系统占全球总量的60%。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站空冷系统市场。受“双碳”政策影响,煤电电源建设有所减少,空冷行业受到冲击。

  本公司同时具备系统总包、系统设计、核心设备制造及系统集成能力,先后为多个电厂提供了空冷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包括国投哈密2×660MW超临界机组、新疆天河2×330MW机组、神华准东2×660MW超临界机组、华能西宁2×350MW机组、新疆天富2×660MW机组等空冷岛项目,已成长为空冷系统行业有力的竞争者。

  煤电是我国电力安全可靠供应的“压舱石”和“稳定器”,正逐步转变为在提供电力、电量的同时,具备提供可靠容量、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的基础性、调节性电源。2021年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已发布《关于开展全国煤电机组改造升级的通知》,并会同有关方面制定了《全国煤电机组改造升级实施方案》。2022年4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六部委发布《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重点领域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2年版)》,明确给燃煤发电机组、燃煤供热锅炉等划定各类指标基准线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要求加快构建适应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全面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和灵活性,完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制度。公司综合能效提升业务主要是根据当前技术水平对三大主机系统以及辅机系统进行全方位升级改造,灵活性改造业务主要是通过改造,提升机组运行灵活性,核心目标是充分响应电力系统的波动性变化,增加机组的调峰能力。

  本公司已具备电厂综合能效提升业务和灵活性改造业务的系统总包能力。2021年,公司成功签订福建华电可门电厂1#综合能效提升项目合同、忻州广宇3#空冷岛优化项目合同、国家能源双维电厂百万机组中速磨煤机能效提升项目复合金属陶瓷改造耐磨磨辊磨瓦改造合同等,抢占了市场先机;2022年上半年,公司顺利签订华电内蒙土默特1号、2号机组灵活性改造项目EPC合同、华电新疆红雁池1号机组多能互补运行灵活性提升改造项目EPC合同、华电新疆乌热1号机组多能互补运行灵活性提升改造项目EPC合同、华电内蒙包头1、2号机组灵活性改造项目EPC合同,为该业务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公司的钢结构业务主要为电力、港口、码头、矿山、石化等工业企业提供承受大载荷的钢结构产品及工程总承包服务,按照服务领域划分,属于重型钢结构行业。本公司钢结构业务发展历史早,汇聚了一批经验丰富的专家团队,并具有较强的品牌优势,在钢结构行业尤其是电力行业重型钢结构领域得到了客户广泛认可。

  在大跨度空间钢结构领域,公司率先将超大跨度预应力管桁架结构引入电厂煤场封闭改造治理行业,建成当时国内最大单跨(197米)封闭料场,目前以总包方式建成同类料场封闭项目60余个,实现五大发电集团全部覆盖,行业内业绩领先。2022年,公司重点跟踪华电漳平煤场封闭项目、华电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卓资发电分公司煤场封闭项目、华电克拉玛依电厂煤场扩建项目。

  在钢结构冷却塔领域,国家积极倡导用钢结构建筑代替混凝土建筑,这对公司钢结构冷却塔业务创造了有利的契机。公司建成的华电土右电厂钢结构冷却塔是国内第一座钢结构冷却塔,获得了业界的好评,后续又建成新疆哈密电厂钢结构冷却塔等项目,奠定了钢结构冷却塔业务在国内的领先地位。

  在钢板库领域,近年来,因国家对环保要求力度加大,多地环保部门不允许电厂设置永久性灰场,故电厂无法将大量的固体排放物做永久堆放处理,必须建设配套的环保项目将固体废弃物及时处理,公司以此为契机,积极拓展相关业务。2022年,公司签订了华电淄博电厂新建粉煤灰钢板库项目、华电滕州粉煤灰钢板库项目合同,正在跟踪华电邹县发电有限公司灰库扩建改造工程、华电莱城电厂钢板库改造工程、华电十里泉电厂钢板灰库改造工程、华电潍坊电厂钢板灰库改造工程等钢板灰库类项目。

  在风电塔架领域,生产企业逐年增多,行业竞争日益加剧。随着大功率的陆上大型风电机组投入规模化生产运行,其零部件的质量以及运行的可靠性越来越重要,只有具有先进技术、规模化生产实力,能够制造出高质量、高规格产品的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报告期内,公司所属子公司签订了内蒙古华电阿拉善盟右旗150MW+15MW风电项目、华电北疆乌鲁木齐100万千瓦风光项目、云南待补370MW项目、广西田林潞城150MW项目等合同。

  在电站钢结构领域,重型钢结构业务涉及众多特殊结构部件和超大型结构部件的制造,相关工程关系到下游企业生产经营的安全性、稳定性,因此对设计、制造工艺、项目管理等能力的要求较高。经过长期市场竞争,形成少数处于主导地位的大型企业以及大量中小企业并存的局面。

  光伏工程领域,在国家政策支持及生产规模提高的驱动下,光伏技术得到快速迭代与升级,过去十年光伏发电成本已下降了超过90%,甚至低于常规能源,实现了平价上网。光伏新建装机需求增长较快,并逐步发展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太阳能光伏应用市场之一。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诸多优势,是我国未来新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我国太阳能光伏市场未来发展空间较为广阔。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2年中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将达3.45亿千瓦。近年来,国家光伏发展政策逐渐向分布式光伏发电倾斜。在太阳能资源优良、电网接入消纳条件好的农村地区和小城镇,推进居民屋顶光伏工程,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旧城镇改造、新农村建设、易地搬迁等统一规划建设屋顶光伏工程,形成若干光伏小镇、光伏新村。公司光伏工程业务包括集中式和分布式,以山西区域市场为重点,逐步辐射全国。2022年上半年,公司中标了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示范基地项目(一期工程172MW)EPC总承包的设计和供货部分,该项目在采煤沉降区形成的湖面上铺设光伏板,实现光伏发电和渔业养殖的综合利用,既节约土地资源,又科学利用水面发展绿色清洁能源,达到“渔光互补”一体化,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开发利用探索出一条新路。

  在港口机械领域,随着航运业的快速发展,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不断增长,对港口码头装卸效率提出更高的要求,港口智能化趋势也逐渐明显,已发展到人工远程操控的半自动化阶段,逐步向全自动化、无人值守迈进。针对港口行业需求,公司已研发出环保、高效的新型岸桥等智慧港机产品,取得授权专利94项,其中发明专利22项,新型岸桥正在推进首台套项目示范,截至报告披露日,主结构已制作完成,安装总体完成92%。

  海上风电是技术成熟、具备规模化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发展的新能源发电方式,我国沿海各省都十分重视,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均进行了海上风电资源规划,且多个省份规划开发规模超千万千瓦。至2021年底,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超过2,600多万千瓦,跃居世界第一。尽管国家电价补贴政策发生变化,我国海上风电进入“平价”开发阶段,海上风电仍是达成“3060”双碳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沿海各省也在积极探索“十四五”期间海上风电资源的开发之路。我国海上风电在经过了“十三五”期间的快速发展后,逐渐呈现由近海到远海、由浅水到深水、由小规模示范到大规模集中开发以及大容量机组普遍应用的发展趋势。

  受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完善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发改价格[2019]882号)影响,国内海上风电在“十三五”末期迎来了抢装期。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确定“3060”目标,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习在2020年气候雄心峰会上宣布: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目前已有多个省份相继公布“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发展目标,海上风电仍是未来清洁能源的发展方向,前景较为广阔。根据彭博新能源最新发布的2021年全球海上风电报告,2021年全球新增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约13.4GW,最大的贡献来自中国,约10.8GW。

  海上风电建设投资大、风险高,业主非常重视参建单位的综合实力,市场门槛要求较高。公司海上风电业务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参与多个项目的建设实践,目前储备了一支与海上风电业务发展匹配的员工队伍,拥有先进的专用于海上风电施工的船机等设备资源,充分利用子公司海上风电桩基基础、塔筒等装备制造优势和临港出运的便利条件,形成了从设计,装备制造,到安装施工及运维的完整服务范围。目前,海上风电业务已成为公司极为重要的业务板块之一,在研发、设计、制造、施工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成绩,工程建设能力得到了业界广泛认可。近年来,公司同国内外多家优秀单位进行合作,有效整合设计、制造及施工等相关资源,实现规模化发展,进一步提升了综合竞争力。先后签订了东海大桥海上风电技改项目、台湾福海测风塔项目、国电电投(滨海北H1、滨海北H2、大丰H3、滨海南H3)、广东揭阳、山东半岛南3号、华电玉环1号、鲁能东台海上风电工程、华电大丰H8测风塔、三峡新能源广东阳江、华电福建海坛海峡、华能射阳大丰H1、国能大丰H5、中广核后湖、广东大唐南澳、华能苍南4号、越南金瓯、中广核甲子二等一系列海上风电工程。截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参与建设海上风电项目26个,项目装机容量350万千瓦,其中以施工总承包模式承建的项目190万千瓦,以EPC总承包模式承揽的项目20万千瓦;完成了450余套单桩基础施工、550多台风机安装,累计敷设海底电缆1,000余公里。其中,中电投滨海北H1项目为国内首个以“四合一”总包模式招标的项目,工作范围包括桩基制造及运输、桩基施工、塔筒制造及运输、塔筒及风机设备吊装等内容,该项目荣获2016-2017年度“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也是国内风电领域(陆上、海上)首个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的项目,提升了公司在海上风电领域的影响力和品牌形象。2021年底,成功签署了越南金瓯350MW海上风电项目风机安装合同,实现了公司海上风电业务国际拓展的重大突破。

  我国高污染行业(煤电、石油、化工等)已先后经历了快速发展期、过渡期和退化期。2015年后,煤电建设放缓,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逐渐增大。根据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国家将强化绿色发展的法律和政策保障,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推进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增强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继续开展污染防治行动,建立地上地下、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这对环保行业中的噪声治理行业产生较大的推进效果。

  2021年12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22年6月5日起施行。法律增加规定噪声污染防治应当坚持统筹规划、源头防控、分类管理、社会共治、损害担责的原则,并扩大了适用范围,将工业噪声扩展到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噪声;在加强各类噪声污染防治方面,噪声污染防治法针对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交通运输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等均增加了相应条款。噪声污染防治法还加大了惩处力度,明确超过噪声排放标准排放工业噪声等违法行为的具体罚款数额,增加建设单位建设噪声敏感建筑物不符合民用建筑隔声设计相关标准要求等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增加责令停产整治等处罚种类。新《噪声污染防治法》颁布实施后,工业领域的分布式能源、石油化工、矿山、冶金与建材等行业的噪声与振动控制需求会有一定幅度提高。

  随着噪声控制技术应用领域的扩大,多种降噪技术如吸声技术、隔声技术、消声技术及隔振技术综合应用与降噪项目成为主导。当前的降噪产品和材料有各类结构消声器、吸声材料、阻尼材料、隔声门窗、隔声罩、声屏障等,虽然还不尽完善,但已经发挥了作用,极大地促进和推动了降噪设备和材料的性能质量提升。未来,噪声治理行业将向以下几个趋势发展:一是研发提高用于吸声、消声等专用材料的性能,以适应通风散热、防尘防爆、耐腐蚀等技术要求;二是提高噪声治理预测评价工作的效率和精度,节省治理工程的费用;三是加强噪声源头控制技术研发工作,噪声源头治理技术具有噪声源头治理、系统解决、高效节能等特点,可降低建设投资,减少设备运行成本,提高生产效益。目前国内从事噪声与振动控制的生产、科研单位约有500家,主要包括北京绿创、四川正升、四川三元、哈尔滨城林等噪声治理公司。公司噪声治理业务在电力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在“燃气电厂噪声源头控制技术”及“燃气电厂低频消声技术”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独创的噪声治理与环保型机力通风冷却塔、厂房建筑结构一体化相结合的模式已在杭州半山公司去工业化改造项目上实施。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能量密度大、燃烧热值高、绿色低碳、存储方式和利用形式多样的二次能源,是我国能源转型发展和多元能源供给系统构建的重要载体。发展氢能,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能源清洁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双碳目标和推动相关新兴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进入21世纪,美国、加拿大、欧盟、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均推出氢能发展路径。自2019年起,我国氢能产业迈入快速发展时期,氢燃料电池、氢能汽车及加氢站等产业发展全面推动,氢能在能源系统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目前国内的氢能产业链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布局,初步具备产业化条件。在氢能及燃料电池领域,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示范的全方位格局,涵盖了制氢、储运、加注、应用等环节。但是,我国氢能产业还存在诸多问题,产业基础较为薄弱,技术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的氢能产业相关利好政策频频出台,大型央企纷纷布局,制氢项目纷纷落地。尤其是2022年出台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进一步明确了氢能在构建新型能源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为我国氢能产业发展制定了明确的路线图,氢能领域万亿级市场正在形成。报告期内,公司氢能科技项目进展顺利,协助集团区域公司获取可再生能源资源,为公司后续业务开展打下良好基础。在产品方面,重点围绕高效电解水制氢装备和氢燃料电池供能系统进行研究开发,完成大型碱性电解槽和百千瓦等级氢燃料电池分布式供能系统的开发工作。

  本公司作为工程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业务集工程系统设计、工程总承包以及核心高端装备研发、设计、制造于一体,致力于为客户在物料输送系统工程、热能工程、高端钢结构工程、海洋工程、工业噪声治理工程、氢能工程等方面提供工程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公司是细分领域中具有丰富工程总承包经验和突出技术创新能力的骨干企业之一,经过多年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树立了良好的市场品牌,目前业务已拓展至电力、港口、冶金、石油、化工、煤炭、建材及采矿等多个行业,项目遍及全国各地及海外十余个国家。

  本公司的物料输送系统工程业务以系统研发设计和工程总承包为龙头,以核心高端物料输送和装卸装备研发制造为支撑,为电力、港口、冶金、石油、化工、煤炭、建材及采矿等行业提供物料输送系统工程的整体解决方案。随着智能化的快速发展,公司正在推进物料输送和装卸装备无人化和系统智能化的研发和实施,借助多年物料输送系统设计和总包经验,提供后续智能化、无人化改造和运维保障服务。由于环保要求不断提高,公司逐步展开输煤系统综合治理及改造业务。此外,公司也在积极布局一带一路沿线项目,开拓直接面对海外业主的物料输送系统EPC项目。

  本公司自行设计制造的核心物料输送和装卸装备包括环保圆形料场堆取料机、长距离曲线带式输送机、管状带式输送机、装卸船机、堆取料机、排土机、翻车机、数字化料场管理机器人等,上述产品主要用于环保圆形料场系统、电厂输煤系统、港口码头装卸运输系统等物料输送系统。本公司已取得机械行业(物料搬运及仓储)专业甲级、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起重机械)、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证(起重机械)、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港口装卸机械)、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轻小型起重运输设备)、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贰级等物料输送系统工程资质。

  物料输送工程主要以系统研发、设计、装备制造、项目管理为一体,提供智能化、环保型物料输送系统工程整体解决方案和系统运行维护、检修、备品备件等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主要从事环保型圆形料场系统、港口码头装卸系统、电厂输煤系统、长距离曲线带式输送系统、管状带式输送机系统、露天矿半连续开采系统等物料输送工程总承包业务。

  目前,公司成功实施了港口、电力、冶金、采矿、化工、煤炭以及建材等行业的多项物料输送系统EPC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工程项目经验。该业务在国际市场也取得较大发展,业务遍及几内亚、印度、印尼、菲律宾、柬埔寨、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

  该项业务的采购主要包括原辅材料、附属设备采购以及必要的建安施工分包。根据项目来源、标的金额的不同,将采购方式分为招标采购、询价采购、竞争性谈判采购、单一来源采购、规模采购、自有产品采购、集团内采购和其它方式采购等,遵循“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依据《招标采购管理办法》《非招标采购管理办法》《供方管理办法》等制度,控制项目成本,同时确保采购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物料输送装备生产是物料输送系统工程业务的核心环节之一。本公司根据业主需求以及设计方案,由曹妃甸重工、重工机械等子公司负责实施生产。首先由事业部根据项目需求编制产品需求计划,内容包括项目名称、设备名称、生产开始时间、交货时间等,并与设备制造技术协议或技术规范一并交给各子公司的生产计划部门;然后由各子公司的生产计划部门根据产品需求计划及技术协议制定详细的生产计划并组织生产。

  本公司一方面以EPC项目带动物料输送装备的销售,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制造能力,以研制的高品质物料输送装备提高EPC项目整体质量,两者相互促进,使得公司的物料输送系统工程业务在业内拥有较高的市场认知度。

  本公司的热能工程业务专业从事管道工程、空冷系统研究、设计、供货、安装、调试和总承包服务,为在运行机组综合效能提升、节能降耗、灵活性改造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业务范围涉及火电、核电、石油化工、煤化工等领域。公司热能工程业务以工程设计、项目管理为核心,以加工厂为基础,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和解决方案。

  本公司具有电厂热力系统、管道系统、空冷系统的设计能力,可开展发电机组能效提升的技术经济性分析、管道流动和传热的数值模拟分析、空冷岛数值模拟分析以及相关的工程设计和技术服务工作,已取得GC1级、GCD级压力管道设计资格证书、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S)证书等热能工程资质。

  本公司开展电站四大管道系统业务不仅提供管材、管件采购、管材管件配管加工制造成套供货,而且还为业主提供管道系统优化设计咨询服务。公司承揽的成套系统供货项目,相关的工厂化加工配制业务由子公司河南华电予以实施。

  电站空冷系统业务主要采用EP和EPC模式,并对EP模式的空冷系统提供安装和调试的技术指导。

  天博体育app下载地址

  综合能效提升及灵活性改造业务依托自身多年在动力管道、空冷设计、热力系统设计等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针对火电机组运行中存在煤种适应性差、设备老化、可靠性低、能耗高、厂用电高等实际问题,开展综合能效提升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从系统参数提升、锅炉燃烧优化、锅炉烟风系统优化、汽轮机通流改造、冷端节能等环节入手开展火电机组先进节能降耗技术及应用研究,主要采取“系统诊断、方案制定、工程实施”模式,按照“一厂一策”思路,为火电机组节能降耗提供“菜单式、定制化”能效提升服务。

  热能工程业务采购的主要方式包括竞争性谈判采购、询价采购、单一来源采购和委托招标采购等。

  本公司热能工程业务主要针对火力发电企业。公司以北京为中心,构建向全国辐射的销售网络,通过主动与客户进行沟通交流,对已履约客户进行定期回访等途径维护客户关系,目前已与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国投电力600886)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华润(集团)有限公司等国内大型发电集团以及部分地方电力投资集团和信发、魏桥等大型民营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公司高端钢结构工程业务是以高端钢结构的新产品、新技术的设计研发和工程总承包为龙头,业务范围涵盖钢结构的工程系统设计、技术研发、新产品制造与安装、工程总承包服务,产品包括风电塔架、工业重型装备钢结构、空间钢结构及新型空间结构体系(可应用于煤场封闭)等,涉及电力、化工、冶金、矿山、民用建筑等领域,在电力等工业领域具有较高的品牌认知度。高端钢结构工程业务还为物料输送系统工程业务、热能工程业务、海洋与环境工程业务提供新型空间结构体系、钢结构栈桥、空冷钢结构、风电塔架、光伏支架等产品,是本公司主要业务板块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本公司已取得轻型钢结构工程设计专项甲级、中国钢结构制造企业资质证书(特级)、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二级、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证书(三级)、环保工程专业承包叁级等钢结构工程资质。

  高端钢结构工程以EPC模式开展料场封闭等业务,另外,也直接销售传统钢结构产品。

  公司高端钢结构工程业务电站钢结构、石化主装置钢结构、风电塔架、新型空间结构、空间钢结构、光伏支架产品为自有产品,采购的主要内容为原材料的采购,包括钢材、螺栓、油漆、焊材、配件等。采购模式为通过竞争性谈判、询价等采购方式,充分竞价确定供应商。空间钢结构EPC项目的安装施工标段,根据项目的情况采用委托招标、竞争性谈判和询价采购的方式,选择满足相应安装施工资质要求的承包单位进行分包。

  公司通过收集业主在公开媒体发布的工程信息、通过公司客户群和业务关系单位介绍信息等获取业务信息,并按客户要求准备相应材料及报价,以获得客户订单。同时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持续重视客户维护,以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公司致力于成为国内一流的海上风电工程系统方案提供商,自开展海上风电业务以来,与行业内众多公司进行技术交流与合作,掌握了海上风电场设计、设备制造、工程施工等多个环节的关键技术。通过汲取欧洲20多年海上风电发展的技术和经验,并充分结合国内风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整套适合国情的、以单桩基础和分体式安装为典型技术路线的海上风电建设施工方案。本公司已取得电力行业工程设计(风力发电)乙级资质、港口与航道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叁级资质、中国钢结构制造企业资质证书(特级)、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证四级等,具备了从事海上风电工程EPC总承包的设计、施工资质,拥有“华电1001”自升式海上作业平台等关键船机设备。

  公司一方面依托自有施工船机设备、临港生产制造基地、其他战略合作伙伴资源等各方面优势,带动海上风电业务施工总承包的销售,同时通过加强施工船机设备的管理,提高其工作效率,严格把控生产制造质量,以提高施工总承包的整体质量,两者相互促进,使得公司的海上风电业务在业内拥有较高的市场认知度。另一方面依托华电集团内项目和国内外设计方面合作伙伴力量,积极筹备EPC模式的实施,已以EPC总承包模式承建广东揭阳海上风电项目。

  公司海上风电业务的采购主要包括原材料的采购、配套施工船机或设备的租赁、必备损耗品的采购以及必要的制造分包等,其中原材料的采购一般归为本公司自有生产基地或制造分包厂家进行采购。根据不同采购标的、金额,公司海上风电业务的采购方式分为询价采购、竞争性谈判采购、单一来源采购、招标采购等。为进一步控制成本、提高采购效率,公司继续加大规模采购范围,并收到较好成效。公司依据《供方管理办法》等制度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管理。

  海上风电塔架及桩基础的生产是海上风电业务施工总承包中十分关键的环节之一。公司根据业主方提供的设计图纸,由公司自有生产基地负责实施生产,必要时进行分包。公司自有生产基地负责实施生产时,首先由事业部根据项目需求编制产品需求计划,内容包括项目名称、设备名称、生产开始时间、交货时间等,并与设备制造技术协议或技术规范一并交给各子公司的生产计划部门;然后由各子公司的生产计划部门根据产品需求计划及技术协议制定详细的生产计划并组织生产。

  制造和组装完成的桩基础及风机塔架通过租赁的运输驳船运至项目施工现场,主要利用本公司自有的“华电1001号”、长期租赁的“振江号”两艘自升式风机安装平台、长期租赁的“华电中集01”半潜式起重船及合作伙伴的其他配套船机设备完成打桩和风机安装施工。

  工业噪声治理业务以噪声控制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为龙头,以电厂噪声控制系统设计为支撑,坚持自主创新、协同发展,将公司打造成工业噪声控制领域领先的系统方案解决商。公司以燃气电厂噪声控制技术及降噪设备的研发为引领,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降噪技术和产品,开发完善具有华电重工特色的噪声治理系统解决方案。在技术上完成了余热锅炉噪声源头控制技术、管道蒸汽阀门噪声源头控制技术、高效环保机力通风冷却塔的三维多场耦合分析技术、塔群回流扰流空气动力场技术、噪声建筑结构一体化技术,在产品上完成了部分新产品的研究和应用,同时新技术和新产品可推广和应用到其它电厂噪声治理上,例如在杭州华电半山去工业化改造项目冷却塔改造、主厂房美化、全厂噪声治理等进行示范应用,以上新技术、新产品均处在国内领先地位。依托公司的噪声治理、建筑结构的系统集成优势,将噪声业务扩展至与噪声治理与环保型机力通风冷却塔、厂房建筑结构一体化相结合的模式,全面提供噪声治理系统解决方案与技术服务。在燃气、燃煤电厂噪声治理基础上,逐步开拓电网、轨道交通、石化等其它领域噪声治理市场。本公司已取得环境工程专项设计(物理污染防治工程)甲级资质、环保工程专业承包三级资质、建筑行业(建筑工程)乙级工程设计资质等工业噪声治理工程资质。

  以噪声控制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为龙头,以电厂噪声控制、建筑结构设计为支撑,集成与噪声治理密切相关的钢结构主厂房、建筑结构等业务,为客户提供专业、科学、经济高效的系统解决方案和高品质的产品,实施从现场测试、咨询、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产品设计及制造、安装、调试、验收一体化服务,致力于成为工业噪声控制领域国内领先的系统方案解决商。公司专业齐全,建筑、结构、噪声专业共同发展,噪声治理技术可以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领域,通过噪声治理业务发展建立建筑、结构、噪声一体式EPC模式。

  公司噪声治理业务的采购主要包括原辅材料、成型产品采购及施工分包。原辅材料包括吸音棉、阻尼、钢材、金属板材等,成型产品包括隔声门、隔声窗、消声器等。根据不同采购标的、金额,采购方式主要包括询价采购、竞争性谈判采购、招标采购等。建立了噪声治理产品采购数据库,可快速查询、比较各个供应商及各产品的近期价格水平;扩大合格供应商资源,优化整合,打造噪声治理业务优质、稳健的产业链,优化设计,降低采购成本、提高效益。

  公司结合自身优势,围绕氢能产业发展需求,准确把握氢能技术创新发展方向,以可再生能源制氢和氢能高效利用为重点,以“产学研用”为路径,持续强化核心材料、关键设备的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努力打造绿氢制、储、用产业链条,依托能源大基地布局、增进产业协同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引领、加强产业链构建等多种方式,积极打造并拓展“1+1+N”模式,支持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以绿色低碳助力我国新型能源体系构建。

  公司以事业部、技术研发中心为氢能业务开发与技术研究的主要承载主体,开展包括技术咨询、方案策划、场景开发、EPC总承包项目建设、装备制造、科研开发等工作。公司承担华电集团“揭榜挂帅”和“十大重点科技项目”任务,成功实施泸定水电解制氢项目,推动包头达茂旗、青海德令哈两个项目落地,同时对多个项目进行跟踪,业务涉及市政交通、化工、冶金、分布式供能等多个用氢场景。

  氢能业务的采购主要包括原辅材料、附属设备采购以及必要的制造和设计分包。根据项目来源、标的金额的不同,将采购方式分为招标采购、询价采购、竞争性谈判采购、单一来源采购、规模采购、自有产品采购、集团内采购和其它方式采购等,遵循“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依据《供方管理办法》等制度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管理,控制项目成本,同时确保采购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氢能装备生产是氢能的核心环节之一。公司将根据业主需求以及自身产业发展需要,由所属子公司负责氢能相关装备、核心材料的生产。

  公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新能源项目氢能产业配套项目规划、核心装备配套供应、应用场景开发等多种方式为业主提供支持与服务。在市场开拓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在装备制造上的特长,不断提高市场人员素质,不断提升市场开拓范围,深化合作交流,促进产业落地和技术成果转化。

  2022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尽管受国际环境、国内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增速有所回落,但仍保持正增长,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1-6月,国内生产总值562,642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137亿元,同比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228,636亿元,同比增长3.2%;第三产业增加值304,868亿元,同比增长1.8%。2022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制造业同比增长2.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3.9%。

  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71,430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53,074亿元,同比增长3.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6,827亿元,同比增长4.0%;第二产业投资84,694亿元,同比增长10.9%;第三产业投资179,909亿元,同比增长4.0%。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1.0%,其中采矿业投资同比增长9.8%,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0.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同比增长15.1%。第三产业中,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7.1%,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同比增长12.7%,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同比增长10.9%,道路运输业投资同比下降0.2%,铁路运输业投资同比下降4.4%。

  在进出口方面,上半年货物进出口总额198,022亿元,同比增长9.4%。其中,出口111,417亿元,同比增长13.2%,进口86,605亿元,同比增长4.8%,贸易顺差24,812亿元。上半年,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4.2%,比上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

  在货币政策方面,上半年全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2万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13.6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192亿元。截止6月底,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1.4%。

  在汇率方面,上半年我国外汇市场总体保持稳定,与全球主要货币相比,人民币表现出较强的韧性。从内部环境看,随着疫情被有效控制,中央、地方相继推出稳定经济增长的政策,经济恢复的动能在逐渐加快,市场预期得到逐步改善。从外部环境看,美联储控制通胀、稳经济的难度加大,欧元区货币紧缩信号增强,美元汇率冲高回落。

  公司主营业务涉及的长距离曲线带式输送机、管状带式输送机、卸船机、斗轮堆取料机、环保型圆形料场堆取料机、翻车机、排土机、四大管道、电站钢结构、风电塔筒、集装箱岸桥等由公司子公司负责生产制造,原材料主要是钢材。因此上业主要针对钢铁行业进行分析。

  钢铁行业上游是黑色金属开采冶炼、电力和煤炭行业,下游是机械、房地产、家电及轻工、汽车、船舶等行业。上游原料以铁矿石为主,下业中机械和房地产需求较大。整条产业链的传导作用自下而上,即下游需求影响钢铁产量,进而影响对于上游原料的需求。

  2022年上半年,钢铁行业高开低走,运行总体平稳。在生产方面,1-6月,全国粗钢产量5.27亿吨,同比减少3,645万吨,同比下降6.5%;在价格方面,年初钢材价格缓慢上行,至4月中旬升至年内高点后持续下跌,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截至6月底,中国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122.52,较年初下降7.0%;在库存方面,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重点统计企业6月下旬钢材库存同比增长23.1%,21个城市5大品种钢材社会库存同比增长9.3%;在投资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6月,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投资额累计同比增长76.1%,较上年同期增加74.6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投资额累计同比增长1.6%,较上年同期增加24.7个百分点。

  公司主要为下业客户在物料输送系统工程、热能工程、高端钢结构工程、海洋工程、氢能工程等方面提供工程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公司业绩与下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固定资产投资直接相关。公司下业包括电力、煤炭、港口、冶金、建材、采矿等,近年来,受经济增长放缓、传统工业产能过剩、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部分下业景气度下降,公司传统业务向电力、港口、煤炭三大行业集中,同时为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公司也在积极布局与开拓氢能、智慧港机等新兴业务。现就电力、煤炭、港口、氢能等行业分析如下:

  在电力消费方面,我国全社会用电量40,9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51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第二产业用电量27,41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第三产业用电量6,93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1%;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6,11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6%。

  在电力生产方面,全国发电量39,6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7%。其中,水利发电量5,8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3%;火力发电量27,277亿千瓦时,同比减少3.9%;核能发电量1,99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风力发电量3,86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2%。

  在电力投资方面,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2,158亿元,同比增长14.0%。其中,火力发电投资347亿元,同比增长71.8%;水利发电投资354亿元,同比减少25.4%;核能发电投资230亿元,同比增长1.9%;太阳能发电投资631亿元,同比增长283.6%,风电投资567亿元,同比减少31.4%。

  煤炭主要应用于电力、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既有能源属性,也有化工属性,其中电力行业是重要的下业,煤炭清洁利用是利润的主要增长点。煤炭行业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行业景气度与宏观经济和投资密切相关,下业的景气程度直接影响着煤炭行业需求,进而影响行业供需关系,导致价格和产量的变化,而煤炭企业利润的变化也会对其开工、增产能形成反作用,进而影响行业整体的供给水平。

  上半年,我国煤炭保供增产政策为物价平稳、能源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成立工作专班推动煤炭增产增供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主要产煤省区和中央企业全力挖潜扩能增供,年内再释放产能3亿吨以上;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做好进口煤应急保障中长期合同补签工作的通知》,组织补签共计1.8亿吨进口煤应急保障中长期合同,优先保障国计民生相关的电力、供热用煤需求;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关于明确煤炭领域经营者哄抬价格行为的公告》,加强市场监管,力促煤炭价格在合理价格区间内运行。在煤炭供应方面,1-6月,我国原煤产量21.9亿吨,同比增长11.0%,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4.6个百分点,进口煤炭1.2亿吨,同比下降17.5%。

  港口主要服务于航运产业,航运对应的干散货(铁矿石、煤炭、粮食)、油料(成品油、原油)、集装箱运输(机械设备、纺织服装、家电、轻工)都由对应的港口设施完成装卸。供给方面,我国的港口群主要集中在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东南沿海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西南沿海地区。需求方面,集装箱需求主要看全球市场,干散货与原油需求主要看我国市场。

  根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水运“十四五”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预计我国水运需求将保持总体增长态势,呈现高基数、低中增长的特点,预计2025年水路货运量和港口货物吞吐量分别达到85亿吨和164亿吨,年均增长2%至3%,其中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3亿标准箱,年均增长5.5%,商品结构主要由集装箱、煤炭、铁矿石、石油及制品、矿业材料组成;建设高水平的港口设施,主要推进沿海主要货物专业化码头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既有集装箱码头智能化改造力度,推进天津、青岛、上海、苏州、宁波舟山、深圳、广州等干线集装箱港口以及北部湾、东莞、洋浦等集装箱码头项目建设。1-6月,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为75.8亿吨,同比减少0.8%;集装箱吞吐量1.42亿TEU,同比增长3%。

  氢能在工业深度脱碳、交通以及跨季节储能领域可以很好地发挥与电力互补的优势,目前我国每年氢气消费量超过3,000万吨,中远期有望突破1亿吨,市场可达万亿元级别。从我国的氢能战略看,当前需要重点突破交通领域关键设备和材料技术以及国产化应用,再通过交通领域的应用带动储运环节发展,形成螺旋上升的发展驱动力,最终推动可再生能源制氢后的终端需求市场成熟,进而使可再生能源制氢实现快速发展。

  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基于我国氢能发展现状,在氢能交通应用、基础设施、人才培养和氢能多领域应用的技术标准制定方面为氢能快速发展指明方向;国家能源局印发《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进一步强调氢能在能源改革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将氢能逐步融入国家经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氢能与储能视为战略新兴产业,确定在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首次明确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氢能做了15年长远规划,制定了三个五年维度的发展目标;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加码支持氢能发展,绿氢规模化应用正成为政策层面鼓励的方向,提出推进化工、煤矿、交通等重点领域绿氢替代,推广燃料电池在工矿区、港区、船舶、重点产业园区等示范应用,统筹推进绿氢终端供应设施和能力建设,提高交通领域绿氢使用比例。

  在氢气价格方面,上半年五大氢能示范区的高纯氢气价格整体维持稳定,截止6月底,北京高纯氢气价格2.4元/标准立方米,上海为2.9元/标准立方米,广东为4.5元/标准立方米,河北为2.3元/标准立方米,河南为2.1元/标准立方米。在氢燃料电池车产销方面,示范政策在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应用上初见成效,1-5月氢燃料燃料电池汽车产量1,277辆,同比增长579.3%,销量935辆,同比增长351.7%;氢燃料电池商用车产量1,257辆,同比增长568.6%,销量932辆,同比增加350.2%。在氢能材料方面,产业链各细分领域国产化替代趋势明显,国产质子交换膜市场占比超过10%,国产催化剂市场占比稳步提升,国产气体扩散层实现小批量供货,氢循环系统、空压机等基本实现国产化,金属板涂层加工逐步向国产品牌倾斜,国产燃料电池测试设备自主品牌已在抢夺进口品牌的市场份额。

  天博体育app下载地址

  在新签合同方面,公司于报告期内新签销售合同金额30.67亿元,同比减少8.37%。在实现收入方面,公司主营业务收入34.04亿元,同比增加4.97%。其中物料输送系统工程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3.27亿元,同比增加65.37%;热能工程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56亿元,同比增加138.01%;高端钢结构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1.52亿元,同比增加57.27%;海洋工程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70亿元,同比减少74.93%。

  一是积极推进业务转型升级,顺应能源产业发展趋势,实现从以火电项目为主向火电、新能源、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项目全面发展的转变。

  二是强化科技创新,打造创新体系,在关键核心领域实现重大突破,运用市场化机制激励企业创新,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紧扣产业链供应链部署创新链,不断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加快高校创新体系与企业创新体系、产业创新体系的互动融合,统筹衔接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发展等各环节。

  三是加快走出去步伐,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华电集团和华电科工海外发展战略为契机,依托优势业务和产品装备,大力开拓海外市场,推动市场国际化,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构建企业新一代产品技术平台,实现技术国际化。

  四是推动产融驱动,以上市公司平台为依托,以做大做强为原则,围绕产业链及价值链关键环节,寻求并购整合,推动业务快速发展,打造“产融”重工。

  五是推动管理创新,围绕业务发展坚持管理的持续改善,基于国企改革政策和方向深化国企改革,根据战略发展开展组织模式创新,实现组织的战略匹配与升级。

  六是开展智慧业务升级,围绕“智能化、数字化、环保高效”主题,推进业务升级换代,夯实产业发展平台,利用两化融合打造“数字”重工。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2年上半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公司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落实董事会各项决策部署,锚定全年目标,聚焦重点工作任务,强化科技创新,狠抓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取得了较好的经营成果。报告期内,新签销售合同30.67亿元,实现营业收入34.14亿元,净利润1.02亿元。

  上半年,我国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呈多发频发特点,已波及全国多个省市,给公司生产经营带来严峻的挑战。面对传播速度更快、隐匿性和感染力更强的变异新冠病毒,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按照属地政府要求,实行分级分类管控,制定差异化防控措施,实时向员工推送疫情信息和防控知识,引导员工接种疫苗,构筑起坚固的防疫屏障,系统各单位未发生员工感染和确诊病例。公司持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不断夯实安全基础管理,提升安全标准化管理。组织600余人参加各类安全环保专题培训,对年度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围绕隐患排查和隐患治理开展春检和“反违章”活动,以一把手讲安全、安全警示教育和应急演练为抓手开展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未发生影响安全目标的事件和事故。

  报告期内,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努力克服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等诸多困难,持续优化市场布局,调整营销策略,延展大客户营销与服务,探索“全员营销”“市场加执行一体化营销”等多元化营销模式,立足国内市场,拓展海外市场,市场营销总体呈现稳中向好的趋势。物料事业部与云天化600096)集团首次合作并签订云南大为煤场封闭项目;海洋事业部在海上风电进入平价上网时代后顺利签订中广核甲子二海上风电项目;曹妃甸重工首次承接火车集装箱翻卸项目,为散改集业务发展奠定基础;重工机械签订新疆区域281套塔筒制作合同,超额完成上半年新签合同指标;武汉华电定向开拓西南地区风电塔筒业务,成功签订华电云南待补项目,合同额创历史新高;河南华电首次承接660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配管项目,填补了该领域的业绩空白。此外,公司积极布局东南亚和非洲市场,向越南、印尼、非洲派驻工作组,跟进越南海上风电项目以及印尼和非洲矿企物料输送项目,顺利签订印尼青山项目、印尼华鼎项目、安德里茨管道项目等多个优质海外项目。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把握绿色发展机遇,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不断提升氢能、综合能效提升及灵活性改造、智慧港机、光伏等新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推进所属子公司在深耕自身优势业务的同时,向氢能、岸桥等三新业务产品制造转型升级。在灵活性改造业务方面,公司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成功签订华电土右、新疆红雁池、乌鲁木齐热电厂等项目,打开市场新局面。在光伏业务方面,公司不但签订华电应县等5个集团内光伏项目,还成功签订中煤大屯50MW渔光互补光伏合同,实现了集团外光伏项目的新突破。在氢能业务方面,全力配合集团区域公司开展可再生能源大基地建设,协助多地编制氢能产业规划,稳步推进气体扩散层、1200Nm3/h碱性电解槽等氢能产品的开发和生产,为氢能业务市场开拓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智慧港机业务方面,公司克服了新型岸桥生产工艺新、制造难度大等困难,顺利完成首台套生产制造,产品成功列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印发的《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导向目录—机械工业领域(2022年版)》。

  报告期内,公司以项目全生命周期精益管理为主线,坚持价值创造、成本管控,全面提升项目履约能力、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工程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在重点项目推进方面,华电半山项目8号冷却塔提前完成定向倾倒爆破,刷新了国内爆破拆除冷却塔的最高记录;山西应县光伏项目“6.30”顺利实现并网发电;曹煤三期煤场封闭项目提前完成土建主体和滑移梁施工;柬埔寨西港卸船机项目克服唐山全面封城的困难,两台卸船机顺利滚装上岸;福建可门项目克服疫情和雨季影响,6月底前提前具备了堆煤条件;湖南平江四大管道项目圆满完成1号机组的四大管道及支吊架供货,输煤系统工程进展顺利;华电土右项目按期完成1#机组灵活性改造并顺利通过验收,为灵活性改造业务的拓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工程质量提升方面,公司克服疫情影响,灵活采用现场检查、交叉互查、视频检查等方式,对项目现场和下属子公司开展春季质量大检查,及时消除质量隐患;持续开展样板引领,工程质量明显提升,邹县、灵武、曹煤三期等项目获得业主表扬;河南华电大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被郑州市市场监管局命名为“郑州市卓越绩效管理孵化基地”;中铝几内亚项目获得中国有色金属行业优质工程奖;广州万博、天津华电军粮城、华电广州增城项目荣获2022年度中国电力建设优质工程奖。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科研投入,搭建高级别科研平台,加速攻关“卡脖子”前沿技术,部分科研成果成功转化落地。公司新增专利109项,其中新增发明专利2项;主编或参编各级技术标准17项,获行业科技进步奖2项,承担的“复杂工况下绿色高效带式输送系统关键技术与装备”课题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等奖,“深水区半潜平台风电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获中国安装协会科技奖二等奖,“火力发电厂燃煤岛智能巡检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被集团科信部列入集团重点科技课题;公司在氢能、海上风电2个方向申报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筹建中国华电氢能技术研究中心,稳步推进国家重大科技课题,武汉华电被认定为首批“鄂州市新能源装备智慧建造技术创新中心”;完成可门电厂14号泊位新型门架式链斗卸船机设计及“钙钛矿光伏器件技术开发和应用”的课题立项。

  报告期内,公司建立项目督导机制和项目风险评估机制,开发项目动态经营管理平台,稳步提高项目决策效率和管理水平。扎实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完成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确保经营风险可控、在控。发布“十四五”时期法治建设实施方案和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制定和修订30余件管理制度,深入开展“合规管理强化年”活动和重律风险排查工作,为依法经营和合规管理提供基础保障。深化项目“四算”管理,充分利用财税政策,积极拓展融资渠道,优化票据业务和现金管理,公司提质增效工作成效明显。成立资质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推进资质申办(升级)工作,新增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贰级资质,钢结构施工总包资质和风力发电设计资质升级工作也在稳步推进。

  在“双百行动”取得的成果基础上,全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重点改革任务全面完成,获得国资委专项考核优秀评价。以重实干、重实际、重实效为导向,全面实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以公开竞聘(招聘)方式选拔中层管理人员,推行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探索实施股权激励、员工持股、项目分红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投资并控股通用氢能,增强公司在氢燃料电池关键材料领域的的设计开发与产业化发展能力;聚焦短板弱项,制定《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实施方案》,围绕推动上市平台功能发挥、促进完善治理和规范运作、强化内生和创新发展、增进市场认同等四个方面继续深化改革。

  公司始终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突出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主题,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持续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着力固根基、抓创新、促融合、塑品牌。报告期内,公司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常态化推进党史学习教育,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党建联建共建活动,进一步夯实党建基础,激发党建活力,实现党建工作与经营工作深度融合;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深化“三清”企业创建并宣展创建成果,开展以“清廉华电我先行”为主题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月活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向纵深推进;开展“云展示”系列活动,发布《绿色宣言》企业文化手册,加强新闻宣传,持续提升企业品牌形象,获得中国工业企业创新示范基地称号,《重于诚信工于匠心》获评全国优秀诚信案例。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报告期内,公司新签销售合同30.67亿元,同比减少8.37%,另外,已中标暂未签订合同9.88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04亿元,同比增加4.97%;实现利润总额1.35亿元,同比增加71.66%;实现净利润1.02亿元,同比增加42.56%。从具体业务来看,物料输送系统工程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3.27亿元,同比增加65.37%;热能工程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56亿元,同比增加138.01%;高端钢结构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1.52亿元,同比增加57.27%;海洋工程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70亿元,同比减少74.93%。

  在海上风电方面,随着2021年底海上风电抢装潮的结束,国内海上风电步入了平价上网阶段,国内新开发的海上风电项目在2022年上半年大多处于资源竟配和开发前期阶段,预计2022年下半年或2023年初进入制造和施工阶段。海上风电进入“平价”开发阶段后,广东、山东、浙江等省份相继出台省补政策,发展前景依然明朗。其中,广东省补贴范围为广东省管海域2022年及2023年全容量并网海上风电项目,2022年全容量并网项目每千瓦补贴1,500元,2023年全容量并网项目每千瓦补贴1,000元,补贴后项目电价为广东标杆燃煤电价;山东省对2022—2024年建成并网的“十四五”海上风电项目,省财政分别按照每千瓦800元、500元、3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补贴规模分别不超过200万千瓦、340万千瓦、160万千瓦,2023年底前建成并网的海上风电项目,免于配建或租赁储能设施;浙江省按照“逐步退坡、鼓励先进”的原则逐年制定海上风电上网电价,实施财政、金融等支持,支持省管海域海上风电项目逐步实现平价上网,2022-2025年通过竞争性配置确定需要扶持的项目,分年度装机总容量分别不超过50万千瓦、100万千瓦、150万千瓦、100万千瓦。

  在港口机械领域,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指引下,港口提速绿色发展,致力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绿色发展体系。随着航运业的快速发展,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不断增长,对港口码头装卸效率和环保提出更高的要求,港口智能化趋势也逐渐明显,已发展到人工远程操控的半自动化阶段,逐步向全自动化、无人值守迈进。针对港口行业需求,公司已研发出环保、高效的新型岸桥、新型卸船机等智慧港机产品,取得授权专利100项,其中发明专利22项,新型岸桥正在推进首台套项目示范,截至本报告披露日,主结构已制作完成,安装总体完成92%。

  在氢能领域,以“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打造“创新链”为路径,以关键材料、核心设备为抓手,以技术创新作为业务发展的第一驱动力,持续推动氢能先进技术、关键设备、重大产品产业化应用示范和推广,积极探索氢能技术研究与商业化发展,打造可持续的创新生态体系,形成具有华电特色的绿色氢能产业生态。公司已完成大容量碱性电解水制氢装置和部分氢能核心材料的开发,并持续加大在新型高效电解制氢技术(包括高效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膜电极、质子交换膜电解水装置等)、氢燃料电池供能技术等方面的研发力度。其中,1200Nm3/h碱性电解水制氢装置与气体扩散层产品已成功下线,后续将依托氢能产业链示范项目推进相关电解水制氢装置的应用。

  在光伏领域,2021年,“碳达峰”“碳中和”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国策。随着我国整县分布式光伏政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地区加快了建设分布式光伏的步伐。分布式光伏潜力巨大,利于集约开发、削减电力尖峰负荷、优化配电网投资,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与乡村振兴重大战略的重要措施,在今后的发展中,分布式光伏发电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推进光伏发电应用对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转变城乡用能方式有重大意义,是促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重要举措。公司已参与山西区域多个分布式光伏项目,包含大同云冈区整县域分布式光伏项目。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已签订4个分布式光伏项目合同。三、可能面对的风险

  华电重工作为华电集团科工业务板块平台,承接了部分华电集团所控制电力企业的输煤系统、电站四大管道系统等辅机系统以及海上风电、光伏等工程项目,导致报告期内来自华电集团及其控制企业的营业收入占比较高。2022年1-6月,公司营业收入中来自华电集团及其控股企业的收入金额为145,815.31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为42.70%。另外,本公司持续将业务领域拓展至港口、冶金、石油、化工、煤炭、建材及采矿等行业,并积极利用自身优势承揽大型集团的工程项目,并与其保持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导致本公司报告期内来自相关大型集团的收入占比较高。按照受同一集团控制的客户合并计算,2022年1-6月,本公司前五大集团客户的收入金额为203,166.14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9.50%。

  该等大型集团客户仍然是本公司的主要客户,本公司也需要持续保持与该等大型集团客户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在未来的经营中,若包括华电集团在内的大型集团客户降低对本公司的业务需求,而本公司又不能及时开拓新的可替代客户,将对本公司业绩产生较大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积极开拓集团外市场,加强大客户管理,在巩固与原有大客户的长期友好合作关系的同时,积极寻找新的客户和商业机会,降低客户集中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在管理上围绕“降本、增收、增效”,通过加强成本控制、规范和强化项目结算等措施提质增效,促使项目毛利率有所增加。2022年1-6月,公司综合毛利率为12.84%,相比上年同期增加2.96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毛利率为12.6%。若宏观经济、下业固定资产投资、原材料价格、汇率等因素发生变化,则可能导致公司发生毛利率波动风险。

  应对措施:完善投标、合同评审、项目策划、项目执行管理,通过技术创新、设计优化以及供应链整合降低成本,减少毛利率降低的风险。

  本公司的应收账款主要为应收工程款,大部分应收账款为0-6个月账龄,主要形成于工程结算和付款的时间差,符合行业特点。随着业务规模扩大,报告期末,本公司的应收账款余额26.42亿元,较期初增加48.47%。本公司应收账款的主要客户分布于电力、港口、采矿、化工及煤炭等行业,该等行业拥有一定程度的周期性,若未来宏观经济持续低迷,导致多数下业的景气度下降,则会影响客户的偿付能力,从而影响公司应收账款的回收。

  应对措施:推进应收账款回款和“两金”压降工作,坚持压降存量与控制增量相结合,降低应收账款风险。

  2022年1-6月,本公司关联销售收入总金额为145,815.31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为42.70%,关联销售相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3.94%;本公司关联采购(未含租赁)总金额为4,585.74万元,占当期营业成本的比例为1.54%,关联采购(未含租赁)相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15.6%。报告期内的关联销售主要为本公司向华电集团控制的电力、煤炭等企业提供物料输送系统、热能工程系统、高端钢结构系统、海上风电工程系统等整体解决方案产生的关联交易;关联采购主要为向关联方采购低值设备、监理监造服务等。未来,若华电集团对本公司的业务需求持续增长或本公司对其他大客户的开拓不力,则可能导致本公司的关联销售收入占比上升。此外,若上述关联交易未能履行相关决策和批准程序或不能严格按照公允价格执行,则可能损害公司和股东的利益。

  应对措施:严格执行《公司章程》《关联交易管理制度》《与中国华电集团财务有限公司关联交易的风险控制制度》等规章制度,履行必要审议决策程序,充分发挥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作用,在协议签订、交易定价、资金往来等各环节加强管理与监督,真实、准确、完整、及时、有效地履行相关信息披露义务,切实保护全体股东的合法权益。

  在海外业务方面,公司既涉及装卸船机等技术装备出口,又涉及管材管件、燃机等设备进口,部分以外币计价。受全球经济复苏和美联储货币政策等不确定因素影响,人民币兑外币汇率也具有不确定性,可能给公司带来汇兑损失或收益。2022年1-6月,汇率变动给公司带来收益67.71万元。2019年6月14日,商务部发布《关于调整原产于美国和欧盟的进口相关高温承压用合金钢无缝钢管所适用的反倾销税率的公告》(2019年第24号),决定自2019年6月14日起,对原产于美国和欧盟的进口相关高温承压用合金钢无缝钢管(即P92无缝钢管)按新裁定的税率征收反倾销税,其中美国威曼高登锻造有限公司生产的P92无缝钢管的反倾销税税率由14.1%调整至101%;瓦卢瑞克德国公司和瓦卢瑞克法国公司生产的P92无缝钢管的反倾销税税率由13%调整至57.9%。公司热能工程四大管道业务的P92无缝钢管采购成本相应提升。

  应对措施:关于汇率波动风险,在投标阶段对汇率变动风险进行充分评估,通过签订多币种进口采购合同减小人民币兑美元贬值风险。关于反倾销税风险,公司积极采取有关风险应对措施,例如选用无反倾销税生产厂家的产品等,以降低P92无缝钢管反倾销税提升的风险。

  2020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2021年9月,我国明确表态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同月,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严控煤电装机规模。公司物料、热能、电站钢结构中的部分传统业务或产品面临新合同获取难度加大、项目利润空间变小、项目执行难度提升等风险。

  应对措施:为顺应国家能源产业发展趋势,公司正在大力发展海上风电、氢能、智慧港机、噪声治理、智能输送、电厂综合能效提升及灵活性改造、光伏等新兴业务,积极构建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新业务结构。国务院有关部门出台《关于促进新时代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海上风电进入“平价”开发阶段后,广东、山东、浙江等省份相继出台省补政策,发展前景依然明朗;我国《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的发布预示氢能将成为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空间巨大;在世界船运物流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全球集装箱吞吐量不断增长,港口智能化升级趋势已较为明显;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以及煤电向系统调节性电源转型,给电源侧基建及现役机组节能升级和灵活性改造带来一定机遇。

  新冠肺炎疫情对公司市场开拓、生产制造和项目执行受到一定影响。若疫情持续时间较长且不能得到控制或消除,会给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应对措施:目前我国疫情防控实行动态清零策略,有效遏制了疫情由点成面风险,公司将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开拓市场、恢复生产、推进项目执行,尽可能减小疫情对经营业绩的影响。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作为工程系统方案提供商,业务体系完整,人才结构比较合理,专业及资源协同优势明显,凭借领先的技术研发实力、创新能力以及良好的项目业绩和丰富的客户资源,不断赢得竞争优势。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大变化。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管理团队未发生调整。为积极推进业务转型升级,增强氢能等新业务研发创新实力,公司引进相关领域高端技术人才6人。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拥有专利913项,其中发明专利125项,实用新型专利786项,外观专利2项。报告期内,公司新增专利109项,其中新增发明专利2项,具体情况如下:

  上述新增专利主要是为保护公司在相关专业领域持续开展自主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取得的科技成果而申请的专利,这些研发的技术或产品属于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高端智能装备、节能环保技术和装备等技术领域,符合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政策,具有较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和空间。

  公司研发的“深水区半潜平台风电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于2022年1月14日通过了中国安装协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结论为“成果总体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水深40米及以上海上风电场的开发,可以增加可利用的海洋风电面积;半潜式起重平台的引入,发挥其抗风浪性能强的优势,增加可利用窗口期的时间;坐底式抱桩架及翻桩工艺的研发,进一步减小作业面施工的限制条件。本项目工艺优势将逐渐得到扩大,对于行业的发展及技术的革新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应用空间十分广阔,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公司研发的“海上风电海缆全方位优化与降本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于2022年6月13日通过了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结论为“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部分国际先进”。该成果基于海缆在设计选型、施工安全、运营维护等全寿命周期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和优化空间,在高压集电路设计、海缆沉降计算、海缆保护设计形成了系列设计、防护等措施,提升了海缆敷设、施工安全和施工效率,提高了海缆运营安全和使用寿命的延长,降低了成本,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公司研发的“海上风电大直径单桩基础淤泥固化防冲刷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有冰海域海上风电单桩基础结构设计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于2022年6月18日通过了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结论为“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部分国际先进”。两项成果在解决海上风电桩基础防冲刷技术难题中开发了淤泥固化原位搅拌、三维监测、降低流失率成套技术及设备;针对有冰海域风机桩基础抗冰性能要求,开发了更适合冰区环境的分体式附属结构及施工方法。已形成设计、施工、维护系列化,技术、设备成套化,提升了风机运营安全、提高了桩基础维护效率、降低了维护成本,具有较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可以增强公司在海洋风电领域的竞争力。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未直接拥有土地使用权,下属子公司拥有土地使用权7宗,总面积961,719.90平方米;公司未直接拥有海域使用权,下属子公司拥有海域使用权2宗,总面积为5.0119公顷。报告期内,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没有新增的土地使用权和海域使用权。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拥有24项软件著作权。报告期内,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没有新增的软件著作权。

  报告期内,公司专有设备、经营方式和盈利模式、作为被许可方使用他人资源要素、允许他人使用自己所有的资源要素等其他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要变化。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